2025年8月26日至8月28日,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师生一行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绿春县,开展“智链红谷,数润春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尹宏鹏、副书记温健琳带队,教授魏善碧、团委书记尚文雅、专职辅导员胡飞扬以及多名研究生共同参与。实践内容涵盖茶厂调研、智能辅助医疗、教育文化走访、生态农业考察、智慧政务赋能五大板块,通过实地走访、技术帮扶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将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深度结合,为绿春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智链茶香: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破解“提质增量”难题
8月26日上午,在吴炯副县长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抵达绿春县松东茶园。在当地茶农的指导下,师生们亲手参与采茶作业,从辨别茶叶鲜嫩度、掌握采摘力度,到遵循“一芽二叶”的采摘标准,沉浸式体验茶叶生产的第一道工序。随后,团队走访沁灵茶业产业园,详细观摩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等茶叶加工全流程。同学们结合自动化专业知识,初步提出通过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优化温度、湿度等工艺参数的思路,以解决生产流程标准化不足的问题。


8月27日下午,实践团成员继续深入玛玉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在实地查看茶叶分拣、包装等流程后,团队聚焦于“提质增量”这一核心问题,建议引入计算机视觉进行茶叶分级、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生产数据追溯系统,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透明度,解决茶叶产品质量稳定性欠佳的问题。这些建议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高度认可,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智链医工:搭建人工智能桥梁,助力医疗水平提升
8月26日下午,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尹宏鹏在绿春县人民医院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的思考与探索”专题讲座。讲座由绿春县副县长吴炯主持,县医院各科室骨干医务人员参加。尹宏鹏书记从人工智能在医工方面的技术发展、技术赋能、团队工作、面临挑战等方面着手,指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医院诊断效率与准确性,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随后,实践团成员协助县医院放射科完成了“肺结节筛查”智能辅助医疗系统的部署与升级工作,提升了其影像数据处理能力,为后续实现AI辅助诊断打下基础。



三、智链文脉:触摸哈尼文化根脉,助力教育资源共享
8月27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先后参观绿春县图书馆与博物馆,深入了解当地教育发展现状与哈尼族文化习俗。在绿春县图书馆,团队成员与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的需求,探讨如何利用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提升图书管理效率、建设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等可能性。


在绿春县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哈尼族历史文化厅”“生产生活用具厅”“民族服饰厅”等展区。通过文物、图文和影像资料,系统学习哈尼族的迁徙历史、语言文字与风俗习惯,尤其是“十月年”“长街宴”等传统习俗,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智链梯田:挖掘梯田文化价值,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8月26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前往绿春县虾巴村,对当地梯田农业系统进行生态调研。师生们走访农户,了解哈尼族“因地制宜、顺山造田”的千年耕作智慧,实地感触“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探讨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升农业效益。
结合调研结果,实践团成员提出生态农业发展建议:一是利用无人机技术搭建梯田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实现精准供水,降低人力成本;二是挖掘梯田文化生态价值,发展生态旅游与农耕体验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双赢。


五、智链绿春: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数字化转型
8月27日,尹宏鹏书记来到绿春县行政中心为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人工智能”专题讲座,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班子成员等在主会场参加学习,各乡镇设分会场以线上视频形式参加学习。讲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深入阐释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意义,并结合绿春县实际,重点解析人工智能在提升乡村振兴效能、增强机关办公效率、强化国家安全与强边固防、安全生产及防汛减灾等方面的应用路径和实践前景。
讲座现场反响热烈,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与会人员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水平,也为绿春县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与路径参考,为绿春县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此次“智链红谷,数润春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践行“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与绿春县的合作,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更多技术成果在乡村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同时,继续组织师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中找准定位、实现价值,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